有效拓展,凸显语文生命的课堂
——以苏教版五下教学片段为例
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 陈晓霞 13606286802
王丽说:“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的学科,语文教学就是应该回到生命,提升汉语言对学生生命的影响力。在五年级下册的教学中,我尝试着给文本内容“补白”、“拓展”等方式,选择合适的突破口,走进文本,体验文本,渗透“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让生命意识流淌于课堂,使学生更加珍惜生命;让生活气息充溢于课堂,使学生更加珍爱生活;让生成思维碰撞于课堂,使学生更加喜欢上了语文。
一、有效“补白”,走进人物内心,追寻生命价值。
{教例一}五下《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师:司马迁遭遇飞来横祸,“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是什么力量支撑他活下去并完成了《史记》这部巨著呢?
生1:我觉得他在想着从小立下的志向,一定要完成父亲的遗愿,这件事都没有完成,怎么可以死去呢?
生2:我从书中“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这句话感受到他认为就这样死了,死得很没价值。
师:说得好,你们认为哪些人的死是重于泰山的?怎样的死是轻于鸿毛的呢?
生1:我认为像那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国捐躯的人死得有价值,他们是英雄。而苟且偷生的人死就是轻于鸿毛。
生2:我认为在地震中,那些老师和解放军为了保护学生和老百姓而死,就是死得有价值。而一些坏人死得就轻于鸿毛。
生3:我认为那些为了救他人而死的人,他们也是死得有价值,永远被人难忘!那些罪犯就是死得轻于鸿毛。
生4:我还觉得一些人动不动就自杀,他们好傻,死得轻于鸿毛。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正如司马迁所说,一个人死得高于泰山才是死得其所,死得有价值。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这是他用生命写成的。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何收获呢?
生1:我明白了生命是最可贵的,我们要珍惜生命。
生2:我知道了人要死的有价值,绝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想不开,好死不如赖活着。
生3:我从司马迁身上学到了人应该要有自己的理想,为自己的理想应该克服所有的困难,就会成功。
思考:《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是司马迁几乎耗尽了毕生的心血,竭尽全力、献身事业的伟大成就,是他用生命写成的,跃动着他的整个生命。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查阅了很多的资料,觉得本课除了要在品味语言文字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一定要进行延伸拓展,让孩子们了解背景,走进人物的内心,追寻生命的价值。于是我通过让孩子们阅读拓展的李陵事件,感受司马迁内心的痛苦和挣扎,然后联系生活体会那些为国家为他人作出了贡献的牺牲才是死得有价值,虽死犹生,而伤害他人轻生毫无意义的死亡就是轻于鸿毛,希望这样的观点多多少少让孩子们有个正确的生死观,不要因为当今社会的压力和负面报道混淆视听。进而我又让孩子们结合插图想象司马迁是如何克服困难完成巨著的,孩子们充分想象体会了司马迁将个人的耻辱和痛苦埋藏起来,一心追求事业的崇高精神。正如孩子们在最后收获到的:无论谁都应该热爱珍惜我们宝贵的生命,并且心怀理想,一生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才是真正的生命的价值。
二、有效“阅读”,感悟文本主旨,充盈生命活力。
{教例二}五下《早》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在课桌上刻下的这个“早”不仅是个小小的字,而是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精神,一种奋斗的目标。读到这儿,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要写蜡梅了吗?相信读了《鲁迅和时间》,你一定会有更深的感悟。
(补充阅读材料《鲁迅和时间》)
师:读完了短文,咱们来交流一下阅读的感受。
生1:鲁迅一生只活了55岁,给我们留下了640万字的宝贵文化遗产。我算了一下,就算从一岁开始写作,每年也要写12万字,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
生3:读了文章,我更深地感受到了鲁迅就像梅花一样,不畏严寒,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生3:看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鲁迅所说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愿愿挤,总还是有的。”他总是争分夺秒写作,从“时间老人”那里争取来时间。
师:是啊,梅花开得最早,玉洁冰清,鲁迅先生的品格就像梅花一样,这样的写法叫做借花喻人。希望大家也能像鲁迅先生一样,“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做梅花,勇做‘东风第一枝’。”!如果大家有兴趣,欢迎大家课后走近鲁迅,阅读鲁迅的作品,了解更多的故事。
思考:《早》是著名作家吴伯萧撰写的精美游记。作者访问三味书屋,介绍了鲁迅先生少年时期在这里读书的情形,有蜡梅开得早引出鲁迅先生早年刻下的“早”字,生发出联想,启迪读者学习鲁迅先生,“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做‘东风第一枝’,从而揭示全文关于“早”的意旨。在突破这一重难点时,我延伸拓展了《鲁迅和时间》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数字、通过对人物的详细描写真切感受鲁迅先生勤勉惜时,奋斗一生的人格品质。梅花的高洁品质其实就是鲁迅先生的真实写照,从而激励他们也能向名人学习,受名人感染,珍惜时间,一生做到时时早,事事早。
三、有效“思辨”,吸纳健康语言,学习文明生活。
{教例三}五下《练习五》
师:新词是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快速发展,才使得新的词汇层出不穷。你们在生活中知道了哪些新词啊?(生思考、交流、举手发言)
师:这些新词鲜活形象啊,语文学习就是学习活生生的现实语言,我们应该多从生活中学习,多做生活的有心人。老师这里还看到了一组最近网络特别流行的一些新词,。
出示:沙发、潜水、度娘、神马、偶稀饭、叫兽、杯具、你电我、苦逼、打酱油、你妹
师:听这样的语言有什么感受?
生1:我觉的不上网的都看不懂,语言本来就是说给别人听的,你说的别人都不懂,那还不如不说。
生2:有的话是骂人的,这样很不文明。
师:是啊,近年来,网络大大拓展了词语的传播范围,很多新兴词语层出不穷,我们该如何对待新词呢?(生讨论,交流。)
生1:我觉得新词儿很多,有好有坏,分别对待。
生2:我觉得健康幽默的语言可以学一学,比如“给力”“低碳”这些多形象啊!那些比人听不懂的,不文明的就不要说了。
师:确实,很多新词儿形象生动,具有时代特征,深受大家喜爱,这些可以丰富祖国的语言宝库,我们应该多听多学。另外一些不文明的网络用语,我们应该抵制,他们不够规范和纯洁,破坏了汉语言的雅致。希望大家多一双火眼金睛,多多甄别,合理使用,当一个文明的现代人。
思考:“新词”就是以前没有过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不出来,而又在社会生活中广泛流传,被人们接受认可的词汇。它们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方便了人们的语音表达,便于人们更好地传情达意,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同时,各类层出不穷的粗鄙网络用语也因低俗轻佻以及不规范的使用而遭诟病。有的是巧妙伪装的脏话,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有的将网络用语当作日常用语阻碍交流,有的粗俗轻佻破坏了汉语的严谨和含蓄。针对这样的社会现象,我特意延伸了一组网络用语,让孩子们自己思辨,认清“利”和“弊”,学会辨别,学会正确认识并合理使用,做一个健康文明的现代人。
肖川教授说:“教学必须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全。”愿我们在课堂中多实践这一理念,不光教孩子学习听、说、读、写,更要从深层奠定言语人生、诗意人生的基础,体现生命的存在价值。在课堂学习中关注学生的心灵走向,对心灵多一份关怀和体贴。为学生种下一份善良,一份仁爱,一份对生命的虔诚。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理想,让我们一起努力,在默默中滋养学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