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一路同行

构建情理课堂 打造绿色语文

2019/10/30 9:11:29
 

构建情理课堂  打造绿色语文

——特级教师李伟忠教学赏析

 

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  黄丽娟 

 

茶,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上等好茶,色润、味纯,其质绵长久远。用茶,且是上等好茶来形容特级教师李伟忠老师的课最是恰如其分的了。每次听李老师的语文课,好似品一盏香茗,唇齿留香,意犹味尽。在李老师的课上,我们看到的是情理共生、自然和谐的教学佳境,是真正的绿色语文,学生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一、引发求“趣”

【《包公审驴》(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教学片断】

师:(板书:“驴”)谁能用这个字组个词语?

生:蠢驴、犟驴……

师:跟“驴”有关的好词还真的不多。(出示:蠢驴、犟驴、驴肝肺、黔驴技穷、驴唇不对马嘴……)

师:这些词语都在说驴的不是。(出示驴的图片及语言:“郁闷呀!”)

师:穷人王五的那头驴又怎么样呢?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

(生读,师出示:那可真是一头          驴呀!)

师:有位小读者边读边思,将课文第2自然段的文字改成了一段相声,大家想听吗?(课件播放由课文第2自然段改编的相声小段)

师:(出示:“驴还是---,驴背上的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可是-----。”生读)这段文字有什么特点?“一变三不变”体现在哪里?这样的语言很有特色,请读好这段话。

(生读)

师:你能仿照这样的语言样式说话吗?(出示:“       还是           还是        ,也是       ,可是          。”)

……

师:那么,包公又是怎样审理这个案件的呢?(课件播放电视连续剧《包青天》的主题曲以及介绍包公的文字)

“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漪语)上述案例中,李老师匠心独运,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引发情趣,如请学生组与“驴”有关的词语,如将课文内容改编成相声片段,如播放电视连续剧《包青天》的主题曲以及介绍包公的资料,使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

二、思辩求“异”

 【《题西林壁》(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片断】

师:老师有个问题:到底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你给想个办法,把你的办法悄悄告诉你的同桌。

(同桌相互交流。)

师:谁愿意告诉我?

生:可以乘坐缆车在高处看庐山。

师:站得高,望得远,看得全。

生:站在离庐山远一点的地方,高一点的地方看庐山,可以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师:高瞻远瞩呀!

:绕着庐山转一圈。

师:各个角度看一看。

生:用摄像机把庐山的所有景色全部拍摄下来,回家再细细地看。

生:乘坐直升飞机看。

……

师:我们来综合大家的好主意,尝试把刚才说的办法写成一句诗。(出示:             ,才识庐山真面目。)

生:乘着飞机看庐山,才识庐山真面目。

生:只有走遍整座山,才识庐山真面目。

生:各个角度来观望,才识庐山真面目。

……

回答问题时,课堂上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不说;总怕错,不说。他们总期盼别的同学来发言,然后都举双手赞成,加上缺乏教师的智慧引导,久而久之就成了教师一人说,答案总是唯一的,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而在李老师的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他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思辩,各抒己见。在思辩中,他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真正让学生聪慧明理,在学习中体验自我价值。

三、练习求“新”

【《包公审驴》(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教学片断】

师:请默读课文第3-10自然段,画出描写包公审驴的语句。

(生画出包公审驴的四句话,并交流)

1)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

2)三通鼓罢,包公升堂,他命令衙役们立即把驴牵来。……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喊道:“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3)末了,包公下令道:“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4)包公随即命令一个差役和王五一起跟踪前去,看个究竟。

(四小组分别读这四句话)

师:包公审驴的过程就是这样的“四部曲”。请你认真读读这些文字,每一句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包公的做法,写在书上。

生:(交流、概括)饿,打,放,跟。

师:这是一则民间故事,写事离不开写人。仔细读读你画到的这些与包公审案有关的语句,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包公的?

生:(归纳)作者抓住了包公的语言、动作、神情把审驴的“四部曲”写活了。

师:包公审驴,只要这四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了,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其他内容?文中其他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学生自由读文。)

师:你读了哪些文字?这些文字在写什么?

(生交流)

师:我们一起看第4自然段,边读边思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也可以随时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编成相声。老师给你提示语,请同学们自读自编成相声小段,可以合作完成。(出示提示语)

差点没笑出来                

              当然不敢笑了                

              驴被关进了栅栏                  

              向四面八方传开了                 

              十分吃惊                    

              闻所未闻的奇案              

              又下令升堂了                   

              不只是几十号人                

              好几百人了                

              看看热闹               

(学生上台表演相声)

师:王五找到自己的爱驴后非常高兴,他给包公送上一面锦旗。猜猜看:这锦旗上会写些什么?你给策划策划。

1:铁面无私包青天,断案如神令人服。

2:足智多谋是包公,为民做主称青天。

3:断案公正,是老百姓的父母官。

……

    小学教材中的文本都具有独特的结构形式和语言章法,这也就是李老师所说的“文理”,是学生学习与借鉴的重要范本。李老师在课堂上做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充分关注语言文字的品读,注重表达方式的借鉴。他安排学生进行“说”和“写”的语文实践,而这样的“说”与“写”又充满了创新的元素,让人耳目一新。如“说相声”、“送锦旗”,既增强了学习的趣味,又符合了文本的特点,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也让学生多角度地品味语言、感悟人物。

四、拓展求“实”

【《临死前的严监生》(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片断】

师:吴敬梓通过讽刺的手法,辛辣的笔触,抓住严监生的“两个指头”进行了生动的细节描写,把吝啬鬼、守财奴、抠门汉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师:严监生终于走了,放心地走了,似乎没有一丝遗憾地走了,送他一副挽联吧。(出示)

上联是:一茎灯草不挑

下联是:两个指头弗倒

师:横批,你们来说说。

生:吝啬到家

生:抠门为哪般

……

师:类似严监生的“吝啬鬼”在名著中还有——(出示)

世界名著中的“四大吝啬鬼”: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莫里哀《吝啬鬼》(又译作《怪吝人》)中的阿巴贡,果戈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

师:(出示《儒林外史》的简介)严监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是什么造成他滴水不漏、一毛不拔的畸形性格呢?建议大家认真读读这部经典著作。请记住它的名字——《儒林外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所以,适度的拓展延伸,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掌握语言,有利于加深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李老师在课尾设计的这一拓展环节,就很好地在课文与经典之间架起了一座引桥,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引导学生透过经典课文这扇窗,饱览祖国灿烂经典文化的名山大川。

发表于山西省一级优秀期刊《小学教学设计(语文)》2010年第10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