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堂交流能力的不足与对策
陈金飞
[内容提要]学生课堂交流的状况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重单向交流,轻多向交流;二是重表层交流,轻深层交流;三是重结果交流,轻过程交流。数学课堂应把教学本质定位于交流,教学相长,相互构建,共同发展。具体策略: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重视学生互动交流的愿望;指导合作互动的学习活动,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创造数学思维发展的机会,提高互动交流能力。
[关键词] 课堂教学 互动交流 有效学习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是学生行为的有效性,它包括有效的学习行为和有效的交流行为。国外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表明,大约有10种与学生有效学习相关的教师行为。其中五种可以从过去60年的调查研究中找到证据,即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但要成功地在课堂上实施这五种关键行为,必须同时使用许多辅助行为,如:利用学生的思想和力量、组织、提问、探询、教师影响。其中利用学生的思想和力量包括认可、修改、应用、比较和总结学生的回答,从而促进课时目标,并鼓励学生参加。根据更新的研究,对学生想法和力量的运用已经延伸到推理、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等方面,这一点是通过教师调解对话来达到的。这种对话帮助学习者用自己的想法、经历和思维模式重构学习内容。教师调解对话要求学习者不仅对学习材料作出反应,而且内化它的意义,用自己独特的想法解释、延伸和评论材料。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鼓励学习者相互交流他们的思维过程,帮助他们建构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形成自己的意义。
然而,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师的观念、教学水平、教育功利性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数学课堂交流的状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单向交流,轻多向交流。交流方式多停留于重“他主”、“他―我”式被动的交流,缺乏自主、自我式交流;二是重表层交流,轻深层交流。交流内容大多局限于课本知识、停留在文字语言为载体的口头表达上,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使用依然十分溃乏,缺少深度和广度;三是重结果交流,轻过程交流。
究其原因,从宏观方面来看,主要有:课堂交流环境的缺失;学生在互动交流过程中的从众与退缩;学生过去的数学成绩阻碍了数学交流;不良竞争心态影响了数学交流;教学进度、教学任务约束了数学交流;有些数学教师缺乏和学生互动交流的意识;缺少有效的交流评价;一些数学内容不适宜数学交流。从微观方面来看,造成数学交流障碍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数学教师的表达不清晰;教学形式不生动,教师只顾个人讲授,不注意提出适当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学生之间交流双方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或是两者思考问题的层次相差太远等等。以上原因种种已成为阻碍学生数学发展的普遍现象,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能真正帮助学生在他们获得合理的解决方法过程中构建自己的意思、对内容进行阐释,从而使他们达到更高的理解水平?我们把教学本质定位于交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重视学生互动交流的愿望
教学中的互动交流,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高举右手,口中出声,回答问题的心情溢于言表;有的学生的行动似乎有些自由,不在常规的课堂规范要求范畴之中,但是他们的行动又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表现,课堂氛围因为有了他们而显得和谐、鲜活、愉悦。
笔者在教学“认位置”一课时,要求学生按要求摆东西:先摆一本书,然后在书上摆一枝铅笔。有一个学生摆好后就转来转去,看到他周围有哪个同学摆得不好,马上主动给他摆好。
看上去这个学生似乎不守纪律,但他的助人的行为不仅能让自己得到助人的满足,更能让他所帮助学生得到及时的指点,顺利进入下一层次的学习,体现出一种乐意与人交流的意识。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典型,引导学生在认真倾听并能熟练操作的基础上,相互间进行有益的交流。学生在教师精心安排的学习空间,心理充分自由、安全的境界中展开自主学习,相互理解与尊重,相互信任与接纳、相互关心与支持,合作者之间充分体会到学习的愉快,从而为有效的交流创造必要的条件。相反,如果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在破坏纪律而批评他,那么不仅扼杀了这个学生的交流欲望,更会把其他学生的交流愿望给一并抹杀。
二、指导合作互动的学习活动,搭建互动交流平台
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心态的开放,意味着主体的凸现,意味着个性的张扬,意味着创造性的解放。但如果教师不重视学生互动交流的平台搭建,在课堂上只是简单地布置一些学习任务,然后让同桌或前后桌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进行小组讨论,结果学生在小组内仍然是各自为政,要么是每个人自己埋头钻研,要么趁机以小组为掩护开小差、说闲话,学生的交流只能流于形式,中看不中用。这种只见其“形”,难觅其实的小组合作学习,只能是弊大于利。
就现实班级授课制而言,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应是教学互动的首选。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学习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识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流过程,能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它包括五个基本要素:
1.混合编组:编组时保证同一合作学习小组内的学生有好、中、差三类,要照顾到学生性别、家庭背景、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性格特点等。
2.分工协作:即全组有一个或若干个共同的学习目标,为完成学习任务,组员分别承担互补的、有内在联系的特定角色,每个组员分别占有完成任务所需的一部分信息资料,小组的成绩取决于小组内每一成员的成绩,成果共创、共享。
3.个人责任:即把总课题分孵成若干个子课题,小组成员每人承担其中一项研究内容,积极探索,每个人的研究水平代表小组的学习状况。
4.交流技能:包括组成小组的技能、小组活动的基本技能、交流思想的技能。
5.小组评价:学习小组要进行自评,对小组中的成员可随机提问,可相互测试相互帮助。
教师要指导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必须先指导学生合理分组,掌握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则和交流方法,同时,教师要在互动交流前设计好合作交流的程序,如小组内同学可以先独立思考,再交流自己的见解,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小组汇报时,应由组员轮流主讲,应该向大家汇报小组学习的情况,而不是谈个人的想法和收获等。在贡献自己智慧与心得的同时又能分享其他人的认识成果,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创设了思考的情境,激励学生去思考、去讨论,让学生产生合作交流的愿望,并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点燃创新的火花。
三、创造数学思维发展的机会,提高互动交流能力
数学教与学是一个多边的动态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成熟性在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结合互动交流的特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基本的交流能力,如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学生间相互交流的亲和力等,并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努力探索有效的交流形式,以此培养学生的数感、数学观念及数学思想。像课本安排的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它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之间的联系,在学习中,学生往往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的积累,产生自己的独有的思考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联系单元学习的新知,在数学交流的过程中就能集中各种优势,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例如教学租车中的数学问题。教师通过提问和展示,激发学生探究的意识:教师:学校组织秋游,要去租车,事先必须了解哪些情况?分别要去什么地方?由此,展开学生解决问题的第一次数学交流。由于受时空限制,不可能让学生去实地收集有关信息,可以采用根据学生的问题,教师出示所需的信息。
板书:人数统计 学生220人,教师10人。
车辆介绍 车型 座位数 每辆租费 座位价格
大客车 40个 600元 15元
中巴车 25个 500元 20元
有了相关信息数据,问题解决便进入实质性阶段。教师可以提示:从数学角度考虑,租车过程中需要解决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根据各自的爱好设计出多种租车方案。
教师指出: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出的方案,都是很好的备选方案,实际租车时,我们只能选择一种最经济的方案。你觉得哪一种方案合算?依据是什么?自然地引发学生从解决问题到理性思考的第二次实质性数学交流。这既是让学生对各自方案的评价,找出最优化的方法,也是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总之,教学中的交流与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教学相长,相互构建,共同发展。对教师而言,交流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钝费,而是一种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在“倒水”给学生的同时,也在从学生那里汲取营养。同时,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交流,也将使学生由一个相对稚嫩的交流者成长为一个比较成熟的交流者,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和课堂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彭钢.小学数学课堂诊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
[2]刘云生.对话:引发教育深层变革.中国教育学刊.2005.7.
[3][美]加里.D.鲍里齐.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
本文发表于《辽宁教育》,2010.04.42~44.
3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