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自行·自能,从起点到无限
——《恐龙》第一课时教学预案
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 杨丽美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0课
【教材解读】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课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恐龙的喜爱之情。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恐龙的生活年代、环境、状态。第二至第五自然段介绍了恐龙及其近亲的种类和生活习性,重点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和形态。第六自然段指出恐龙的神秘消失为人类留下了一个谜。全文思路清晰,语言准确生动,学生读来兴趣倍增。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文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恐龙》是苏教版小语教材三下的一篇课文,在本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教学中,如何依据中年级儿童的学情,促进儿童的学习呢?
1.以儿童的经验为源。即充分利用儿童既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架设已有经验与新知的桥梁。10个生字的教学是第一课时的重要内容,考虑儿童的学习经验,分类出示,分别指导,循序渐进,有的放矢,注重引导儿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生动的生活场景中学字词、用字词,丰富语言的积累、感悟、运用。
2.以儿童的发展为本。即立足儿童的学习基础,顺应儿童的学习需要,为儿童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学习知识与方法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力求问题因儿童而生,策略为儿童而用,疑难由儿童而解。
【教学目标】
1.以合作、交流、展示的形式,学习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短语。正确、规范地书写 “剑”。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大致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
3.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感受恐龙生活的状况,激发学生探究恐龙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以合作、交流、展示的形式,学习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短语。并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先学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趣引学
1.揭题读题:孩子们,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种早已绝迹的爬行动物——(齐读课题)
2.激发兴趣:说到恐龙,你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第一课时,孩子刚刚接触新课文,能否引起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习思维,举足轻重。该环节基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经验,立足学习起点,从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一下子抓住学生心灵,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共学字词,形象感知
过渡:恐龙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大声读读课文,注意边读边自学生字新词,还要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一)学习第一组词语。
出示: yì màn
两亿年以前 到处漫游 遍及世界
mí
6500万年以前 神秘消失 未解之谜
1.生字正音
指名读,齐读。
2.展示交流
这里有3个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预设1】相机理解“漫游”,引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 学生交流如何记住“漫”字。
(2) 那“漫游”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学生交流)根据这样的理解,那漫游的漫意思是?(出示选择)
(3) 引读第一自然段:是呀,当时的恐龙就过着这种随意,不受约束的生活。大约在两亿年以前,地球上到处都是( ),深谷里、山坡上都覆盖着( ),那时的恐龙( ),足迹( )。
【预设2】相互交流,记住其他生字。
3.方法总结
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4.表达训练
选择其中的几个词语,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恐龙。
【设计意图:特级教师王爱华引领我们追求“语文味、儿童味、家常味”三味课堂,启示我们语文课就应该实实在在教语文,而不是花里胡哨搭架子。这组的生字学习真实、扎实,学生在原有的学习起点上发展、丰富,学会生字,优化方法,促进表达。】
(二)学习第二组词语。
通过刚才的展示交流,我们对恐龙有了大概的了解,下面再来看看这组短语,相信通过学习、交流,我们对恐龙会了解更多。
出示:
雷鸣一般的轰响
diào
一架移动的吊桥
jiàn
利剑一样的尾刺
wèi xínɡ
望而生畏的脸型
fēnɡ bǐ
锋利无比的匕首
1.生字正音
(1)开火车读,齐读。
(2)这组短语中也有许多生字,哪个容易写错的,给大家一个友情提醒。
2.展示交流
【预设1】型:联系生活,相机理解字义。
(1)学生交流注意点。
(2)型是个上下结构的字,在字典里常用的解释是类型。比如说,我们的脸有圆的、方的,脸的类型就叫——( )。我们的身材又高、矮、胖、瘦,身体的类型叫——( )。你还能说一说吗?( )型
【预设2】匕:引入图片,相机理解词意。
(1)学生交流关键笔画。
(2)课文中是说谁的牙齿像锋利无比的匕首?
(3)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霸王龙的句子。指名读。
(4)插图演示:这就是锋利无比的匕首,这是美国出土的6700万年以前的霸王龙的牙齿,它长15厘米,堪称骨骼粉碎机。谁来读一读这个短语?
【预设3】畏:巧用象形字,相机理解字义。
(1)学生交流注意点。
(2)动画演示:这就是最古老的“”字,意思是鬼拿拐杖打人,使人害怕。现在我们看到的“畏”的竖提就是那根拐杖。那畏的意思就是?
【预设4】学生互学,相机记住其他生字。
3.合作朗读
小组成员通过互帮的形式,理解词语,提高朗读水平,展示朗读成果。
(1)出示小组学习任务:
①读一读,评一评。(评价方式:他(她)读准了吗? 他(她)理解了吗?)
②展示时可以选派一名代表,也可以选择其他的方式。
4.了解命名
(1)这些短语分别描绘了哪些恐龙?
(2)交流,初步了解恐龙名字的内涵。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第一课时阅读教学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针对本课教学的10个生字,考虑儿童的学习经验,依据当下的学习起点,分类出示,分别指导,循序渐进,有的放矢,注重引导儿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生动的生活场景中学字词、用字词,丰富语言的积累、感悟、运用。】
三、学法用法,顺清脉络
(一)巧用默读理段意
1.提示任务:课文是怎样介绍恐龙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试着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写下来。
2.自主学习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相机板书每个自然短的主要内容。)
板书:1.生活环境
2.种类、形态
3.亲戚
4.食物
5.繁殖
6.消失
(二)妙用段意学概括
1.提示任务:你能结合板书,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2.自我归纳(提醒学生可以适当用上一些连接词。)
3.总结方法:以后再碰到类似的文章,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第二学段的学生应能“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本环节顺学而导,以教导学,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自我归纳总结学习方法。】
四、品读课文,畅谈感受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回到两亿年以前,回到恐龙生活的那个年代。
1.整体感知,提示任务: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当时的恐龙过着怎样的生活?
2.自主阅读,交流感受
【预设1】“大片大片的沼泽”、“茂密的森林”感受恐龙生活的环境。
【预设2】“到处漫游”感受恐龙的数量,恐龙生活的自由自在。
3.融入情境,想象练说
(屏幕出示动画)瞧!一望无际的草原上,____________;郁郁葱葱的树林里,_____________;水草丛生的小河畔,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第二学段的学生应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因此,用自主阅读的形式让孩子品悟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并通过文本的延伸,创造性地丰富学生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练写生字,课堂总结。
过渡:同学们,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本课左右结构的四个字。仔细观察一下,有什么发现?
1.观察先行
(1)出示生字:(亿、漫、谜、剑)
(2)比较字形: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
(3)交流共享:如何把“剑”写美观。,教师范写。
(4)明确任务:打开《习字册》,找到“剑”,描红、仿影、临帖各一个。
2.静心书写
(1)提醒写字姿势
头正、肩平、臂开、足安
(2)学生静心写字
3.师生评价
4.课堂回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着恐龙回到了他们生活的环境中,感受到了他们无拘无束的生活。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了解恐龙的不同种类形态,继续我们的恐龙探秘之旅。
【设计意图:本环节把握识字写字的重点难点,立足课堂主阵地,发挥儿童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让儿童在自主学习中发现,同时高度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板书设计】
20.恐龙
生存环境
种类、形态
亲戚
食物
繁殖
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