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实验小学
语文
让情感溢满课堂
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 黄丽娟
“我爱小池,也爱溪流,那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然而生活里也少不了涌浪;倘若没有涌浪,便辜负了人生。小学教师的生活,有时像小池的明净,有时像溪流的清远,但似乎少了一点跳跃的涌浪。于是,我很向往大海的奔腾……”李吉林老师这段充满哲理而又富于诗意的话,让我百读不厌。最近有幸拜读了《李吉林文集》。这套书风格平实,没有华美的辞藻,没有冗长的说教,没有高深莫测的理论,它以平淡朴实的话语,以贴近生活的事例,以忠于教育事业的痴情向我们诠释着教育的内涵。细细读来,无不入情入理,沁人心脾;如清泉小溪,如微风细雨,如促膝谈心,让人清新,让人首肯。读着《李吉林文集》书中的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语言,心灵明净了许多,心胸也开阔了许多,对情境教育论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这就是在阅读中和大师对话的效应吧!
李吉林老师说:“教学如要成功,需以情感为纽带。”“‘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的情感。教材蕴含的情感要靠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情感的纽带就联结、沟通、牵动在教材——学生——老师之间。”“ 聪明的语文老师应该利用儿童的情感,成为他们主动投入、参与教学过程的‘力’;责任心强的语文老师更应该培养发展儿童的情感。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 读完这段话,我心中豁然开朗。原来,情存在于教材,启动于老师,学生读文方可入情、出情。只有情情相激,才会使学生激动、兴奋、活跃,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生气与智慧。也只有情动才能“辞发”,想象才会展翅,学生才能真正融入教材,在语言文字中畅游,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思想,从而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与心灵震撼。而学生这一情感形成过程,是老师讲、灌、析都无法代替的。孩子们在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还是快乐,跟我们是否拨动孩子的情弦密不可分的。只有让情感溢满课堂,让孩子拥有一份自己的情感,才能闪现出母语教学的灵光。
李吉林老师还说:“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的激起。没有形象的阅读教学,必然成了抽象的符号活动,我们要设法让学生能看到或仿佛看到课文中描写的形象和场景。在这里应特别强调的是,形象感受到了,情感激起来了,必须即时进行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要培养语感,也就是必须把语言的学习落到实处。”这段话让我真正领悟到了情境教学“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的内涵,开始反思并创新自己的教学。我在教学和教育的每一环节中,恰当地创设学生自主探索、习得语言、情感荡漾的情境,让学生入情、动情、移情、抒情。例如,在教《燕子》这篇课文时,我就把自己喜爱燕子的情感传递给学生,用我的眼神,用我的笑容,用我的语言,用我的动作……很自然地传递给学生。我还利用课件(春光图、小圆晕)形象再现,引导学生从语言中想象画面,再次激荡起从语言中感悟到的情感,让学生沉醉在美好的春光中,迷恋于活泼的燕子中。同时,又不失时机地让这种情感个性表达。例如:朗读句子时,若感受到眼花缭乱的春景,则悠悠地读,似乎在慢慢欣赏;若感受到春光的缤纷、快乐,则轻快地读。至此,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在朗读中既领悟到文本的情趣,同时也将自己感动了。
语文是一门充满生气和灵性的课程,而情感永远是流淌在语文课堂上的小溪,涓涓地滋润孩子的心田。所以,语文课上应飘溢书香,荡漾情感,让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伴随着课堂教学的开展而生发。语文课上,孩子每天在读别人的文章,而我们就应该要引导孩子感悟他人的美妙之处,同时,更要引导孩子感悟自己,抒发自己!语文课,最终目的是听到大声朗读自己文章的声音,听到真诚地表达自己情感的声音,看到站起来抒发自己人生的人!
情境教育是多情的教育。在充满情意的课堂中,教师是幸福的,因为是他们的引导使课堂充满真情,使学生付出真情;学生也是幸福的,因为他们从学习中体验到情,感受到爱,领悟到美。运用情境教学的老师是传播真情的使者,处在情境课堂中的学生则是创造美与快乐的精灵!“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这样情真意切的体验,怎不令人心醉!
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 黄丽娟 发表于2006年《南通教育研究》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