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心目中,有了孩子,就有了当父母的资格。事实上,要当好父母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格格1岁前,我犯了许多错误。比如,格格的辅食添加得不好,出现严重的拒奶瓶现象,并出现了贫血和缺钙,后来不得不以“果断”的方式断了母乳。
再比如,格格生病时,我总是在要不要上医院及要不要用抗生素而为难。
格格的睡眠时间滞后,11点至8点,2点至4点。这样养成的习惯很难一下子调整过来。
我发现,在养育上,我犯了很多很多严重的错误,而现在正为纠正这些错误而努力。
如今,我发现,育儿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其实都是家长之间的冲突造成的。比如,孩子无理哭闹时,我建议不要哄,而格外婆却因心疼孩子哭而变着法的拿出各种食物哄她。当我跟她说的时候,她说人家都是这样做的。并不听我的。我想,如果格外婆也接受过家长执照的训练,也许我们的冲突就会少许多。
美国社会学学者凯利认为,人一生扮演的角色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天赋的角色,二是获得的角色。天赋的角色即人们不需要努力就可以扮演的角色,如父母的角色、子女的角色等,而获得的角色则指人们经过接受教育和职业训练后获得的角色,如职业角色。
父母,是家庭生活中的一种身份,当一个人结婚生子后,他(她)就成为了父亲(母亲)。但是,因此,父母的角度可以说是天赋的角色,也就是说,每个人,只要生育能力正常,都有可能成为父母。
天赋角色的“扮演”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角色的连续性,天赋的角色不能像职业角色那样可以下班、可以退休,如父母的角色就需要一个人一生一世去“扮演”,任何父母都会以自己的方式教育影响孩子,任何孩子也不能拒绝父母给自己的影响教育;
第二,角色的天然的不可转移性,天赋的角色具有不可替代性,父母的角色没有可以替换的配角;
第三,对偶性,父母的角色和孩子的角色之间具有对偶性,父母和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互动关系,孩子的身上总会影射出父母的影子。
但是,尽管父母的角色是天赋的,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角色却可以解释为连接、抚养、情感参与、支持、建议和保护。因此,要扮演好与父母身份相应的角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父母角色应该是天赋角色与职业角色的统一,因此,为人父母需要不断地修炼自身素质。
考家长执照只是父母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目的是为了获得职业角色的通行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鼓励父母考家长执照应该是提高全社会父母素养的一种方式。但是,是否可行,这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去论证,并慢慢形成成熟的可行的方案。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出现自然需要接受现实的论证,进步还是倒退都是需要在实践中来体现。
事实上,家庭教育是一门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心理艺术。家长执照也仅仅是个入门的资格证书,真正的家教艺术还是需要每一位父母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从而形成有自己家庭特色的教育方法。
【本文摘自新浪博客——家长之友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750225915】
图片来源:网络搜索,如涉及版权,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