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谎言”
四11 宋凯伦妈妈
“妈妈,今天小赵可傻了,英语课实习老师来上课,他就一点都不认真,还被老师批评了。还是我比他们聪明懂事儿。”
“妈妈,今天数学课上,小徐和小马不定心,他们玩,还喊我和他们一起玩,我没睬他们。”
……
放学回家,儿子叽叽喳喳和我说着学校里的事,深知儿子课堂效率不高的特点,我一再要求他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几乎每天回家,都要询问他课堂学习的情况,听得他这样乖巧懂事,心理喜滋滋的。
那天恰巧碰到数学老师,她却告诉我,儿子在课上和小徐、小马一起玩,不认真听讲;继而打电话问英语老师,说他在课堂上很不专心,实习老师去上课的时候,闹得不行。
回想起儿子描述课堂状态时一本正经、有理有据的神情,我瞬间从云端跌入地狱:用谎言来掩盖事实——这比课上不认真听讲更为恶劣!
好不容易咽下这一口怒气,拉住儿子的手,问他:“孩子,为什么没有把实际情况告诉妈妈?”儿子扁着嘴,低下头,双目泫然:“我怕被妈妈骂。”
三年级的男孩,很有趣。我不断感觉他的成长与变化,也不断融化在他的幼稚和单纯里。他渐渐变得懂事,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总觉得自己可以很厉害,有时自我评价过高,甚至会“目空一切”;他的情绪变得冲动,面对妈妈的批评不再唯唯接受,开始会用噘嘴、生气、愤怒来对抗;他变得更加积极,总想着要不断进步、提升自我,却常常因为自控能力欠佳而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他渴望独立,有时会对你的提醒不屑一顾,有时也会反过来想要“教育”你,却总是在关键时刻喊“妈妈”;他开始有思想,当你和他讨论某个问题的时候,他也会时不时地冒出几句让你吃惊的话语;他想成为老师、妈妈眼中的优秀,做不到时害怕被责备,于是用别人来试探和窥测妈妈的看法……
想想他这份可笑又可爱的小小的狡猾,似乎实在不能用“欺骗”、“谎言”这样严重的词语来给他下定义。三年级小男孩的说谎,其实是他心智成熟的开始,是有了理性思考的标志,他有了一定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开始了自我意识的发展。而伴随着他心智的成熟,他的道德发展却仍处在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行为好坏的评价首先看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让妈妈喜欢并且自己不被批评,那就是好的行为,他还想不到“撒谎”这种行为本身的恶劣性和严重性。作为家长,如果以严肃、严厉的手段来对待这种“谎言”,孩子的“撒谎”行为未必就能改,孩子的长远发展更加未必尽如人意。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每次我都对儿子说要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每次他“坦白”的时候,我虽然不会对他施以重拳,却常常冰冷着脸不和他说话,我想用这样的“冷处理”让他感知自己的错误,但对孩子来说,这样的冷暴力或许比打骂更为严重。一旦有恐惧的情感体验流动在家庭生活里,那对孩子的影响是可以用“可怕”来形容的。也难怪他会想尽办法掩盖“真相”了。身为父母,还是要给孩子更多的包容和理解,不要让孩子产生不能说真话的感觉,否则,还真是为人父母者的失败。
任何一个孩子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孩子本来的希望就是:哪怕别人不认真,我也要认真。但真正在那样的情境下,一个九岁小男孩的自制力还没有强大到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程度,所以他向妈妈的描述也不尽然是欺骗,因为他就是那么想的,尽管他并没有那么做。妈妈要做的,不是批评孩子的谎言,而是帮助孩子渐渐建立起自己的干扰防御机制,学会控制和约束自己,提升自制力。我告诉儿子,妈妈从你的话里听出,你想要做一个很认真的孩子,哪怕别人在玩,你也能控制自己,儿子拼命地点头。我和儿子约定,让心底的好娃娃管住自己,不让坏娃娃占上风,并且教给儿子抵抗诱惑的方法。当孩子心底有一颗麦苗的种子时,给它浇水,施以阳光雨露,才能让种子发芽。麦苗长出来了,杂草就不容易生长。相信孩子,是每一个父母能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