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校园 > 领导班子建设好

解读数学新课标,把握教学新理念——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数学组开展数学新课标学习活动

2022/5/18 21:31:16

解读数学新课标,把握教学新理念——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数学组开展数学新课标学习活动

 

    

为了更好地领会教育部最新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全面、准确地理解并把握新课标的精神理念,5月17-18日,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组织全体数学老师通过观看在线直播的形式,参加了新课标线上学习活动。

 


17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曹一鸣教授解读了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曹教授从学业评价改革的主要趋势、学业质量与学业质量标准解读、义务教育数学学业评价、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考试命题、学业评价考试命题的案例及解析这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讲解,还带领大家了解了跨学科主题活动。针对新课标的变化和调整,曹教授还和老师们进行了线上互动交流。



18日下午,史宁中校长为大家直播讲解《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的理解和教学实施》史教授实现内容与素养的融合”“内容变化与教学实施”“增加代数推理,增强几何直观方面进行专业解读



我校数学组的老师们对新课程标准的变化特别关注,每个年级组一起共学共研、认真聆听、用心记录所学,用笔记录所感。下午有课的老师还利用晚上及时收看活动的回放。每位老师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教育越来越贴近生活,越来越释放学生的天性,越来越跟上时代的发展,也为我们推进现代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相信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老师们会与时俱进,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落实: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附教师感悟:

 

一年级组   陈诗宇

2022年数学新课标——史宁中教授解读有感:     

1. 基本思想:数学产生和发展必须依赖的思想,数学人应具备的思维特征(抽象、推理、模型)

2. 拓展四能:分析、解决、+发现、提出问题(培养创新)

数学:随着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数学的重要性无需多言,新课标数学中更注重实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运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优化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联系,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    

 

二年级组   俞美娟

学业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监控的重要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学业评价不应该只是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发展,而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应该停留在结果的评价上,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教师经常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评估,调整教学方法,形成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才能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

 

二年级组   张红娟

学业质量标准对于教师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或者说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就达到了相应的要求,都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在实际教学中学得过多、学得过难的问题,这是一个重大的改变,对于我们有效地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供了指导。

二是进一步加大了对作业设计方面的系列要求。在评价建议部分,专门增加了作业评价建议,对作业类型、作业层次、作业立意、作业量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三是从改革考试评价的角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次课标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教与学要基于核心素养进行,考试也要基于核心素养来作为命题的出发点,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三年级数学组  马燕红

通过这次学习,我的教学思想得到提升,意识到"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性。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根据课程标准叙写学习目标,教学活动、课堂评价一定要和学习目标保持一致,所有教学活动、学习活动、对学生的评价、作业布置都要指向目标,这样才能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才能实现高效教学。

 

三年级组  周礼

通过学习,我觉得要利用各种形式广泛收集课程资源信息,认真向课程专家团队和同行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重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信息交流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好的体现。总之,这次跨学科培训让我能重新的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自己以前的教学有一次彻底的反思,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希望今后有越来越多的此类培训,来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内容。

 

四年级组  苏冬梅

核心素养是近几年各类教育研究部门的热门话题。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的理解与教学实施”,更深刻领会“核心素养”的培养意义以及如何培养的指导性意见。

教师首先要有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要时时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线。统领教材,站在学生核心素养的高度进行教学设计,引导课堂教学,精心设计练习,并且融合学生的学习课程。避免学生学习知识的单一化,活动过程的简单化,获得技能的机械化。

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求老师渗透在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练习,每一个数学活动中。 

 

四年级组   陈海鲸

新课标改革为义务教育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当前义务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和教育目标。数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学科,也是人们生活生存必须的基本技能。数学实践活动,在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同时,对于学生学会利用数理知识解决实际的数学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水平意义重大。所以我们的教学时刻注意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彰显数学综合与实践应用的本质作用。通过合理组织活动,首先应组织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加强与身边人的沟通学习,在提升他们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的同时,强化他们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其次,合理组织活动,设置探究式学习活动。通过步骤分明的实践活动,老师通过问题或者语言的引导,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他们综合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五年级组 赵王芳

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有幸听了史宁中教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直播解读会,感触颇多。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全新的观点将三个学段改为四个学段,“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保持不变,理念上强调核心素养,更强调过程、亲身经历、获得经验。新课标对核心素养的表述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2.通过新课标解读,教学将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过程,应当是学生和教师互相作用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

3、通过新课标的解读,使我感受到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去浇灌、呵护,才得以使他们健康成长。

4.通过新课标的解读,能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把课标和教科书结合起来,创新教、创新读、创新用,在用中创新。

心中有标准,脚下方有路。通过此次学习了解了新课标的变化和制定修改的理念,对新课标有了粗浅的了解。但我深知对课标的学习任重而道远。弩马十驾,功不在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竭尽所能,把课标学习与新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把新课标吃透吃声,尽快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紧跟时代步伐,把新课标的理念全面贯彻到教学中去。

 

 

五年级组  朱鑫峰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公民的基本素养”。为了进一步增强一线教师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数学教学理念的更新,5 月 18 日下午, 五年级数学组老师们,学习了史宁中教授关于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的理解和教学实施的讲座,力求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要求,从双基到四基,从四基到核心素养,更强调过程、亲身经历、获得经验。

下面,结合教学实际,浅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不断更新理念,用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一、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二、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探究知识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设法营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实践中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三、课堂教学要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为此, 我们要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聚焦学习新课标,明确教学新方向。新课标的学习带给我们教师们的不仅仅是理念上的认识、理论上的指导,更是时刻督促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认真领悟、不断反思摸索。我们对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不会止步,仍会不断研读,提升自我、积极展开行动,尽快适应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用爱心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为学生打造高效灵动的课堂。

 

 

六年级组  郭海燕    

曹一鸣教授指出,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学生可以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定出一个合理的规划,再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这个全过程。我们以前大多数情况就是解题,缺少了前面两个过程。通过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世界。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从数学的角度在探索的不同的情境,有问题情境,就有可能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或者提出问题,综合应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运用比较几何直观逻辑推理等这些方法去解决问题。跨学科综合与实践中,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严谨地准确地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理解他人的思考的方法和结论,学会去理解他人,学会倾听,学会理解。

这个阶段,我认为跨学科课程的设计可以从特定数学知识点出发,展开发散思维,进行多向关联。跨学科思维的关键是“跨”,这需要跳出原有的思维束缚,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特定数学知识点出发,展开发散思维:一是要求学生具有敏锐的数学眼光,尤其是在没有数学的场合发现数学;二是展开发散思维,有意识地将数学的触角由一点引向多点;三是善于运用迁移、联想、类比、逆变等多种方法,多向关联,从不同角度引申、拓展特定的问题。

 

 

 

六年级组 李方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近颁布,为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更好理解与实践,北京数学会中学委员会与北京教育学院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数学系,联合邀请2022年版课标修订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对课标热点“学业质量标准”与“跨学科实践活动”进行深度解读。在认真观看了此次直播后,对“跨学科实践活动“有了更深的理解:

跨学科活动不是取消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它必须要反映学科的特点,探索在不同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寻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感受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认识数学的价值,欣赏并尝试创造数学美。

通过学习,了解了此次修订后的综合与实践的领域,部分的主题学习指向了具体的数学知识学习,但更强调了综合性,特别是多学科的融合,不仅表现为数学内部各领域的知识、数学的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综合,而且还增加了“跨学科“的主题内容,打通各学科之间的堡垒,将数学与其他学科、与日常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跨学科主题活动的设计要挖掘周围的资源,依托本校的条件,结合本校学生的需求,创造性的设计适切的活动主题或学习项目。要关注这些问题:真实吗?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关系密切吗?新颖有趣吗?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吗?具有综合性吗?涉及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储备吗?适宜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和创造吗?具有弹性、开放性吗?适宜不同的学生参与,展示不同的思维吗?适宜不同的方法途径解决吗?有助于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开展后续的探究吗?

视频中几个案例的学习,让我认识到“跨学科实践活动“的综合与实践的学习可以是个性化的、丰富多样的,具有开放性的、探究性的、多学科的,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有可能是多学科的老师共同参与指导或共同上课。真正让学生在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中获项目,学习中发挥主体性、主动性,在现实情境中与客观世界对话。教师是协调者、参与者、示范者、指导者、协助者、评价者,而不是控制者。通过学习,了解跨学科主题的基本特征。可以作为教师设计活动、教学评价、教材编写的基本准则。

综合与实践活动评价重点关注的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长远目标,关注激发兴趣、激励参与、促进发展等学习活动过程的多维、多元、多样。

期待孩子们在新课标中,通过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多方面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让数学思维开出更美丽的花!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