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对许多父母来说,越来越成为生活中最为头疼的一件事情:为了孩子的成长,在自己的能够想到的范围内都会竭尽全力去创造条件,满足子女的要求,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然而,孩子们却还不领情,稍有不顺心就横眉竖眼不说,有时还说出一些如“父母皆祸害”似地大逆不道的话让人心寒。 其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孩子们之所以这么不识好歹、不懂感恩,还是由于家长在日常的育儿过程中的付出未遵循孩子们身心成长需要,导致了孩子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存在偏差,心理不够健全。
一、对孩子期望过高,管教过严。
一些家长一直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等,对孩子的期望非常高,一心希望他们比别人优秀,于是动辄仗着自己是家中权威,对孩子过份严加要求,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安排去生活和学习。殊不知,孩子也是自由的个体,他们内心渴望家长能够把他们当做大人看待,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自己去做,他们渴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索和尝试。
二、不尊重孩子,为孩子做所有决定与选择。
许多家长都试图为孩子做所有的选择和决定,常常殚精竭虑但孩子们还不接受。其实,孩子虽然小,也有作决定的权利。让孩子自己作决定,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所以,小一些的孩子我们在为他做出选择和决定的时候告诉他们哪个最好,为什么,而大一点的孩子,则可以一步步引导他们自己选择解决方案。
三、不相信孩子,不给孩子学会“自律”的机会。
许多家长时常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他们做什么都不放心,都需要指导。因此,喜欢让孩子时刻处于自己的监视之下,不给孩子任何自由空间。
四、喜欢横向比较,说得最多的就是“你看某某……”
任何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但在日常生活中,却有许多家长喜欢拿别人孩子的长处,来比自己孩子的短处。殊不知这种比较不仅达不到应有激励孩子努力的效果,还会让孩子觉得这是一种变相的批评,是在否定自己,在心里产生抵触和反感情绪,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五、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许多家长为了激励孩子学习或者做事,喜欢有条件的满足孩子的需求,比如许诺孩子“你考到全班前3名,暑假就带你去玩”“你考上名牌大学,我就给你买最好的电脑”……殊不知,这样的奖励方式长久的使用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并不真心关爱他们,对他的爱是有条件的。
六、忽略了孩子品格的培养
许多家长工作忙,闲暇之余只关心孩子的学习,认为学习好了就可以了,忽略孩子品格培养。殊不知,孩子具有良好的品格比具有某些能力更为重要,一个人没有良好的苹果,他在精神上就有残疾。因此,有时间的时候多多陪陪孩子,注意言传身教,在生活中慢慢让孩子明辨是非、美丑,养成良好的品格。